接受《商界》新媒体采访的前一天,张力正好和苏宁来的人见了一面,谈了一些金融和用户共享的合作。张力心里感叹,“当初我们学的就是苏宁的模式,做一家旅游行业的苏宁,如果两家公司走在一起合作,肯定能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。”
2009年底,旅游百事通开始由西南腹地走向全国更大的市场,当时的张力意气风发,在行业大会上说道:“你们是传统旅行社,我们是新型旅行社。”然而好景不长,互联网的横空兴起,比当年旅游百事通这条鲶鱼带来的破坏力更大,此时的旅游百事通似乎又被定义为传统旅行社。线下渠道在收客端口受到巨大侵蚀,供应商、组团社和地接社纷纷开始怀疑,甚至张力自己心里也在打鼓:渠道到底还有价值吗?
刚成立没几年的旅游百事通再次面临转型。张力明白,如果不转型,单一靠实体门店将会带来巨大的压力,旅游百事通最大的竞争力反而会变成负担。“我们面临的不是互联网的冲击,而是消费习惯改变带来的问题,渠道肯定有价值。”
进击的旅游百事通
2013年末,旅游百事通开始做自己的在线商城,但是打造新的渠道实在困难,流量已经被几大OTA网站死死扼守,想要虎口夺食并不轻松。“要获得流量,只有烧钱,这不是我们的强项。”
同样在2014年,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似乎又打破了互联网的平衡,PC端的中心化被逐渐瓦解,张力觉得百事通的机会来了。当年的8月份,旅游百事通推出了掌旅通工具,给线下门店所有的业务员一个微店,借助社交化工具,产品可以直接在朋友圈展示和销售,这样的行为完全改变了必须依靠门户做流量的时代。
“人人都是消费者,人人又是销售者。”这样一个不是很创新的销售方式,反而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,在微店迅速增长的过程中,实体门店同样在增长。
对此,张力有自己的理解。“我承认销售的功能在往线上走,但是服务的功能永远在线下。”他打了个比喻:在中国传统的商业文化当中,商人分为坐商和游商,挡着担子的叫游商,自由且方便性很强,但是他一旦离开了再找他服务就很麻烦;有一个摊位店铺的叫坐商,在所有消费者观念中,他的机动性没这么强,很难跑路,大家的认可度更高。
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实物产品不同,旅游是一个无形的服务产品,卖给客户的只是一纸合同,实体店承担了重要的服务角色。“我和很多旅游业互联网大佬都谈论过这个问题,售后服务是互联网的一个短板,相比门店一对一的服务,互联网课程表方式的标准回答效率太低,甚至上门递交材料也会更方便。”
也正是门店的优势,给旅游百事通增添了不少资本砝码。2014年末,去哪儿战略投资旅游百事通,打通线上线下的壁垒,据悉这是去哪儿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国内投资,交易额超过亿元人民币。通过去哪儿线上的联合旗舰店推广,旅游百事通线下的实体渠道落地,生态闭环呈现。
除此之外,张力还有更大的野心,“马化腾要把腾旭做成全渠道,这同样也是百事通的定位。”全国将近5000家的实体门店,再加上掌旅通、在线商城、联合旗舰店和旅景B2B的线上辐射。一个B2B2C的模式,一个线上线下连锁的立体销售,一个带着互联网思维的渠道商形象已然成型。说道此处,张力神秘的告诉记者:“还有一个渠道我们正在打造,只要是好产品我们都能卖出去,这个还得保密一段时间。”
下一篇:Q:门户网站上怎么投放新闻稿?